一曲书斋 - 经典小说 - 媚乱天下在线阅读 - 第三十三回 炊烟引路

第三十三回 炊烟引路

    

第三十三回  炊烟引路



    沈修广站在溪边,手中的树枝被他削尖成鱼叉,目光紧盯着水中的游鱼。溪水清澈见底,阳光透过水面折射出粼粼波光,映在他的侧脸上,显得专注而沉静。他的动作干脆利落,手腕一抖,鱼叉便精准地刺入水中,不一会儿,两条肥美的鱼便被叉了上来。他将鱼处理干净,带回山洞,架在火堆上慢慢烤熟。

    火堆旁,顾云仙闻到烤鱼的香味,睫毛轻颤,缓缓睁开了眼。她的脸色依旧苍白,但眼神却比之前清明了许多。她微微侧头,看向正在忙碌的沈修广,轻声问道:“夫君,你从哪里找到的鱼?”

    沈修广听到她的声音,转过头来,唇角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。他将烤得金黄酥脆的鱼递到她面前,柔声道:“溪里抓的,你尝尝。”

    顾云仙接过鱼,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,鱼rou鲜嫩多汁,带着淡淡的炭火香气。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满足的笑容,轻声赞叹:“真好吃。”

    沈修广看她吃得津津有味,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柔软。她的笑容像一缕阳光,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,却也让他更加清楚地意识到,仅靠这些简单的食物,她的身体恢复得太慢。她的伤口需要更好的医治,她的虚弱需要更细致的调养,而这些,都是他在这荒凉的崖底无法提供的。

    每当顾云仙沉醉于梦乡之际,沈修广便轻手轻脚地起身,在山洞四周细心探寻,盼能寻得一条通往平阳城的隐秘小径。然,数日探寻下来,只见那崖底四周尽是繁密的树林与险峻的山壁,荒无人迹,仿若与尘世隔绝,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无力感。

    无奈之下,沈修广只得于一处处隐蔽的石壁上镌刻暗号,寄托于云峥的人马能够搜寻到此地。

    恰有一日,沈修广搜寻食物时,无意间瞥见一缕缓缓升腾的炊烟,在这寂静山谷间显得分外惹眼。那炊烟恰似一线生机,燃起他心中之希望。

    他循着炊烟的方向,穿过一片密林,不久便来到了一处幽静的院落。院中,一位老人正弯着腰,专注地在竹匾上摊晒药草。其动作娴熟,神情专注,似对外界之事浑然未觉。

    沈修广停下脚步,远远地观察了一会儿。他虽疑惑为何会有这样一位老人隐居此地,但想到顾云仙的身体虚弱,若是能讨些药草,或许能助她恢复得更快。于是,他整理了一下衣襟,走上前去,拱手行礼:“老人家,打扰了。晚辈姓沈,与同伴不慎跌落崖底,同伴受了伤,急需休养。我们在此迷了路,见此处有炊烟,便冒昧前来打扰。”

    老人抬起头,目光混浊地打量着他,片刻后才缓缓点了点头:“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沈修广跟随老人进屋,发现屋内虽简陋,但收拾得井井有条。墙角堆着几捆晒干的草药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,让人心神一静。老人走到灶台前,生火煮了一锅热粥,又从柜子里拿出一些干粮,递给沈修广:“先吃点东西吧。”

    沈修广接过食物,感激地说道:“多谢老人家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墙角的药草上,试探性地问道:“老人家,您晒的这些药草,可是用来治伤的?”

    老人点了点头,语气平淡:“山里人,难免有些跌打损伤,备些药草总是好的。”

    沈修广心中一喜,连忙说道:“实不相瞒,我的同伴受了伤,身体虚弱,不知老人家可否赐些药草,助她恢复?晚辈定当感激不尽。”

    老人看了他一眼,沉吟片刻,走到墙角,挑了几株药草,递给沈修广:“这是些补气血的草药,煮水喝下,对你同伴的伤应会有些帮助。”

    沈修广双手接过药草,郑重地躬身行礼:“多谢老人家,您的恩情,晚辈铭记于心,他日必当相报。”

    老人摆了摆手,浑浊的目光望向远处的山峦,语气平静得如同深潭:“举手之劳,不必挂怀。”

    沈修广犹豫片刻,终究还是开口问道:“老人家,我们想回平阳城,不知您可知从哪条路走最为稳妥?”

    老人闻言,缓缓摇头,枯瘦的手指指向远处陡峭的崖壁:“除了攀爬,无路可走。”

    沈修广心中一沉。若是他独自一人,凭借多年行军的体魄,攀爬上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可顾云仙身子娇弱,又尚未从重伤中恢复,哪里经得起这般折腾?万一途中再出什么意外,怕是连性命都难保。他握紧拳头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

    老人似乎察觉到他情绪的低落,浑浊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关切,轻声问道:“你们如今住在何处?”

    沈修广回过神来,勉强挤出一丝笑意:“暂时在山洞中落脚,虽然简陋,但总算能遮风挡雨。”

    老人皱了皱眉:“山洞阴冷潮湿,对伤者不利。若你们不嫌弃,不如暂且住在我这里,等养好了身子再做打算。”

    沈修广闻言,心中一阵感激,但又有些犹豫:“老人家,我们求药已是叨扰,怎好再麻烦您?”

    老人笑了笑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坚定:“你们既然到了我这里,便是缘分。再说,你那同伴需要静养,山洞哪是长久之计?我这屋子虽小,但总比山洞强些。”

    沈修广见老人态度诚恳,便不再推辞,郑重地行了一礼:“既然如此,晚辈恭敬不如从命。多谢老人家收留。”

    就这样,沈修广带着顾云仙在老人的小院住了下来。

    此后的日子里,顾云仙每日都按时服用老人精心熬制的药汤。不多时,她的脸色便渐渐红润起来,精神也好了很多,不再需要整日躺在床上静养。

    因沈修广也受了伤,在老人的再三劝说下,喝了数碗药汤。令人惊讶的是,伤痛很快痊愈,连积年的旧疾似乎也一同消失。他历经无数战事,深知重伤恢复之艰难,如今这般迅速痊愈,越发觉得老人医术高深莫测,心中不禁对老人的来历泛起丝丝疑虑。

    他开始暗中留意老人。老人虽沉默寡言,但动作利落,晒药、捣药、熬药,一气呵成,每一步皆如行云流水,似已重复千遍。

    沈修广偶有试探之言,老人总是淡然一笑,答非所问,这让沈修广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。不过,他能感觉到老人并无恶意,反倒满是慈祥与关怀,对他们二人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。

    如此,沈修广便也不再多想。无论老人有怎样的过往,对他们的帮助是切实的,这份恩情已足以让他放下戒备。他渐渐明白,有些事不必深究,有些人也不必看透。

    更令沈修广意想不到的是,顾云仙竟与这位老人格外投缘。老人与自己交谈时总是言简意赅,可在顾云仙面前却格外健谈,常兴致勃勃地讲着山中的趣事。比如,他如何在悬崖边采到稀有的药草,如何在深山中遇到奇异的野兽,又如何在一场暴雨中找到避世的山洞。顾云仙听得入迷,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。

    看着顾云仙日渐开朗,沈修广也开始重新探索这片山谷。他利用外出机会,在沿途树干、石缝间留下更多暗号,盼着云峥的人马早日找到他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