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曲书斋 - 言情小说 - 女汉子系统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01

分卷阅读101

    ”。因为这个年老时的情景毕竟是想象中的,那个“他”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“我”,通过“我”对“他”的客观观照,更能看出感情的真挚和长久。

第二章承接第一章,自然过渡而来,对年老时“我”在炉火旁追想青春的情景进行了描述。

因为是回忆和追想,“你”的到来便无法预见也不能捉摸,具有虚幻的色彩,因而“每次相见”的只能是“你闪来的倒影”。“倒影”暗示了接下来要写的,是溯时间之流而上的回忆,它往往使人想起水中的情形,也许与他们曾经相见的现实场景有关,也准确地表达了一种“镜花水月”的虚幻之感。但是这里,由于是守在火炉边,垂着头沉思,看见的也只能是火光中的倒影。“火”是爱情诗的经典意象,它有温暖照亮的意味,也是青春和*的象征。穆旦多次在他的爱情诗中用到这个词语,有他独特的意味。像中,“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”,更突出了爱情之火的蔓延之势和毁灭力量。“闪来”说明了速度的快,也是文中“火”的特征的体现。即使关于“你”的回忆倏忽即逝,但是到来也并非那样容易,需要种种机缘。最后,千万端机缘和你的青春的火这样无形的事物,终于凝成了虽虚幻却有形的“倒影”,但是还是会为滚滚而来的时间之巨轮碾碎于“无形”,即使这时间之轮是由“每一分每一秒的事体”组成,却具有谁也无法阻挡的力量。

当“倒影”已被碾碎无形的时候,“我”并未放弃对你的追想,而是进一步具体到“你”的音容笑貌:“你的跳动的波纹”和“你的空灵的笑”。“跳动”表明了仍是回忆中的情形,仍是空幻而不可把握的。同时也与前文的“闪来”一样,与青春的“火”密切相关。“波纹”则对应着“倒影”,也是水中的情形,但更加细节化。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倒装句式,将宾语前置,进行了强调,同时也隐约传达出了这样的一种意思,即“波纹”和“笑”这样形象化的东西是扑面而来的,是情感上的渴想,但理智上却明知是“徒然的”,因为还有许多“我”所无法把握的因素在里面,联系着下一句就是“神的智慧”。在有着基督教背景的穆旦那里,世界是神创造的,他控制和安排着世间的一切,包括“你”、“我”的命运。“神的智慧”所创造的世界和安排的命运也是“我”所无法抗拒的,到了最后,留下的不过是“我”无法言明、不可说清的感情。

“看你去了,在无望的追想中”又是一个倒装句,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沉痛之感,加强了“无望”的感受。追想的无望使“我”常常沉默,“沉默”表示我的痛苦的深沉和“我”感情的曲折。“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沉默”,也对应着上一章中“有一个灵魂也静静地”。“直到你再来,以新的火/摒挡我所嫉妒的时间的黑影。”这是全诗的收束,也是“我”的感情更深一层的表达。“嫉妒”是爱情中固有的情态。这里,“我”嫉妒的不是“他们”,那些曾经爱过“你”的人,是因为“我”知道,“他们”的爱是变化的、不长久的,是会让“你”“怠倦”的,而“我”的爱则始终不渝,并会在“你”年老的时候被“你”所了解。但是尽管如此,“我”却永远也无法真正地拥有“你”,连对“你”

☆、第74章城

二.结合文艺创作实践,谈谈意境特征。

1.情景交融。

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。比如□□的词,就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创造意境的典范。词的上阕记今游重在写景,景中有情;下阕记往事重在抒情,情中见景。

2.虚实相生。

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。如,诗人通过对行者、少年、耕者、锄者失常反应(实)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(虚)。又如,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,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。“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”,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。“东船西舫悄无言,惟见江心秋月白”,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,引人入胜的效果。“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”,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。景是实,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。这与中国绘画中的渲染烘托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3.韵味无穷。

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。如李商隐的一诗说,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境外有境,虽有而又飘渺难寻的。这样的意境如雾里看花,更能让人回味,引发人的无限审美想象空间。

三.从下列的诗歌、、散文中任选一篇写不少于15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。(120分)

何其芳

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。

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。

我说你是幸福的,小玲玲,

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。

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,

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。

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,

你爱寂寞,寂寞的星光。

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,

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。

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,

你有美丽的夭亡。

赏析:

这是一首悼诗,悼念一个纯洁的少女。他的语融古典于现代,又有一种内在的音韵之美,这首诗表达作者对名叫玲玲的夭亡的无限的悲伤。通篇让人有纯洁而美丽的想象,语言不多,意象却美的惊人。这是一只放在一个小坟上的花环,一只用诗的意象的花朵编结成的美丽的花环。诗中运用了”开落在幽谷里的花”、”无人记忆的朝露”、”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”等系列意象来隐喻”小玲玲”未被凡俗玷污的脱俗之美,而诗人对于”小玲玲”与俗世无牵的”寂寞”、”悲伤”的心理情感世界的细腻揭示与欣赏态度,更为”小玲玲”身上的脱俗之美加添上了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,从而使这位少女的”美丽”从外表到心灵都达到了纯粹、理想的境界。虽然,”诗中抒情主人公流露的是一种孤芳自赏和遗世独立的情怀,赞赏的正是那种自开、自落、自赏、自感的隐逸者的遁世思想,”死亡本是不幸,诗人却说她是”幸福的”,因为她是与世隔绝的”幽谷里的花”,是不与人交往的,”无人记忆的朝霞”,是没受过社会污染的”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”。在污染的尘世,保持美和纯洁是一种”幸福”。作者还用了”最香”,”最有光”,”最清亮”来强调这种独特的感受。三个”最”把少女的纯洁描写的让人心动,不敢也不忍去触碰。

这样的少女,她的所梦所爱,自然也是美的。她梦到绿色的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