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曲书斋 - 经典小说 - 从陈桥到崖山在线阅读 - 师雄叛乱篇

师雄叛乱篇

    可蜀地的兵乱不会随着孟昶这位精神领袖的死亡而平定。这事是王全斌们搞起来的,谁作孽谁收拾。蜀乱当然还是要他们负责平定。

    全师雄是个怎样的人?在他荣幸成为蜀兵蜀民的新希望前,关于他的记载只有一个籍贯:成都人;一个官职:后蜀文州刺史。还有一句总结他前半生的评语:有威惠。而为什么有威惠,则只字未提。

    当那群愤怒的蜀兵行至绵州附近,终于忍无可忍,杀掉押送官员,占据绵州,揭杆起义时,他们发现自己队伍中没一个有威望的人。他们急需一可指引前进方向,带领他们攻城掠地之人,急需一主持分战利品的人。说白了,他们急需一带头大哥。于是他们想到了全师雄。

    全师雄其实只是个打酱油的。他是听从赵匡胤召唤,从自己驻地出发,去汴梁见他新主子,顺便打瓶酱油(赵匡胤发赏钱可不是一般的大方)眼下正路过绵州。可他没想到自己威名远播,众望所归,乱兵们竟齐推他做老大。

    全师雄不想出头,他知道成王败寇的道理,已降了,再反又有多少胜算?且他也没理由去反。眼下蜀地是乱,可这不过是外来的新兴贵族与旧贵族间利益再分配。而全师雄还没被抢的资格,家里也没受到sao扰。于是他第一反应是逃跑,不想被人挟持当成出头鸟。他穿上民服,躲入民舍。可惜他没躲好猫猫,而那帮乱兵比刘备还求帅若渴,硬是从偏僻的茅庐中找到了他。强把他推上了主帅之位。

    全师雄无奈,到这时候,也由不得自己了。可他心里仍存着能全身而退,善了此事的念头。这些乱兵不就因被扣了抚恤金嘛,只要与宋兵司令王全斌好好谈谈,应有回旋余地的。

    王全斌派了一叫朱光绪的来与他谈了。可这位朱光绪完全没体会上司意图,反把这次招抚行动当成了又一发财机会,将全师雄家财全招进了自己口袋,将全师雄爱女抚进了自己怀抱。尽数诛杀全师雄一族。这下,将本还摇摆不定的全师雄完全逼上了宋朝对立面。史称:遂无归志。

    10万兴国军兴蜀与否尚在其次,它已成了全师雄的复仇大军。3月,盛怒的全师雄引兵急攻绵州。而这时绵州城内守兵不过百余人。眼见城破只在旦夕。援兵来了。刘福从南边、田绍斌从西北各以大宋精锐禁军前来支援。夹攻之下,全师雄大败,被斩首万余。

    刘田2人领的兵应不会太多,绝不超过万人。怎就能将全师雄十万大军打得落花落水呢?因他们所领的正是大宋精兵禁军,而全师雄十万之众不过是虚增编制,虚张声势。能有个5万就顶天了。且里面并没多少职业军人,不少估计是在打麻将喝茶时被抓了壮丁,被迫起义的。史称:劫州民为乱。

    全师雄打不下绵州,转攻彭州。终于拿下了他的第一块根据地。崔彦进、高彦晖的宋军吃了人生地不熟的亏,中了蜀兵埋伏,高彦晖力战而亡。蜀人大受鼓舞。原来宋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。蜀地46州顿时反了17州!全师雄遂分兵进攻绵州、汉州,切断通往剑门关的道路,又沿江置寨,守住水路。使刚被宋兵打开的蜀道之门又关了起来。成都,已被包成了一饺子。

    而这会,王全斌们终于醒了,他们当然也不甘心做饺子馅。

    刘光义、曹彬领军在新繁与全师雄会战,生擒万余人。全师雄退至郫州,又遭王全斌、王仁赡夹击。全师雄只好遁走灌口寨。王仁赡转战陵州,将响应全师雄的陵州指挥使袁廷裕生擒,押到成都车裂示众。

    宋军这伙强盗兵的战斗力果然厉害,只怕全师雄之乱指日可平。

    可在这紧要关头,发生了个让王全斌措手不及的事。宋军内哄了。6月,嘉州的吕翰叛变投敌,占据了嘉州。吴环、孙进也随之起哄,他们与蜀将刘泽会合,聚众5万,攻占普州。一时间,宋军纷纷弃明投暗,蜀地真正乱成了一锅粥。

    可宋朝禁军为何要作乱呢?史书给出的理由是主帅王全斌傲慢无礼,不尊重他们。可我估计不是什么礼不礼的,多半是分赃不均导致内哄吧?

    攘外必先安内,曹彬、王仁赡率兵直扑嘉州。嘉州的吕翰自忖不是对手,决定走为上计。吕翰逃走了,可没多久,他又卷土重来了。不知他在哪里召集到一帮志同道合之士,杀了一回马枪,反将嘉州给围了起来。约定:三更时分,齐攻嘉州。

    可惜他们计划被曹彬给知道了。

    嘉州城附近聚起越来越多的人,有蜀兵,有乱民,有宋军叛兵,甚至还有些看热闹,想顺手占点便宜的。他们都受到了吕翰的鼓动:嘉州城防空虚,府库却一点也不空虚。里面银子堆成山。这些人憧憬着即将开始的抢劫大行动。竖起耳朵,静待那激动人心的三声。

    一更过了。二更的鼓也早响过了。可时间一点点过去,那令人兴奋的三更鼓始终没有敲响。直等得这伙人两脚发软,直等得天边升起了红太阳。这一天,只有半夜,没有三更!因曹彬早就吩咐更夫:止击二鼓!

    城外这帮兄弟又是守信听令的,没三声鼓响,他们谁也不动。终于有声音传来了,不过不是鼓声,而是雄鸡高鸣的声音。三更?已悄悄从他们的等待中溜走。于是他们散了。也许他们认为:错过了昨晚,今晚可以再来。

    可城内的人太好客了,出来给他们送行。直送得这帮人哭爹喊娘,将他们的命送上了西天才罢休。吕翰骑马跑得快,逃进雅州城内。跑不快的则被杀掉数万。

    而谁都没想到,平乱大功臣不是王全斌、王仁瞻,不是刘光义,也不是刚刚立功、且在这次灭蜀中唯一保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优良作风的曹彬。此人是康延泽。

    8月12日,皇上下达了新任命:调康延泽去普州当刺史。这是一奇怪的任命,因康延泽本是西川兵马都监,管成都城内士兵训练的,领军打仗经验是欠缺的。按理不该将他派到战场最前线。且还有件让我们奇怪、康延泽气愤的事:康延泽请求王全斌派兵护送他,王竟只给他1百人。

    西游记里的唐皇是个坏家伙,只给了唐僧一匹马、一件衣、一讨饭吃的家伙,就将这手无寸铁的和尚请出长安,送到了妖精横行的西行路上。而王全斌与李世民心有灵犀不点通,给了康延泽一个连,就把他赶出了成都,要他去最乱的普州当州长。

    眼下蜀境内成千上万的乱兵在流窜。只凭这一百人,康连长能否到达普州都是一大疑问。更不用说普州这会正是乱兵们出没的重灾区,蜀将刘泽就有数万人在这一带打家劫舍。也许这是王全斌给康延译设下的一死亡陷阱。当日王诱杀近3万蜀降兵时,康就劝过他手下留情。经这事,2人说不定早心存介蒂。王全斌也许更怕康延泽回京后向赵匡胤揭发此事。所以他大力推荐康延泽去普州当刺史,送他一块自己的地皮。一块火山口的地皮。可王全斌没料到,这一借刀杀人之计反而成全了康延泽。

    看康延泽简历,不过是个富二代,因父亲做过节度使,所以借光在京城里做了一供奉官。主要工作就是出出差,巡视地方,打探些情报。

    无奈的康延泽不得不领着这一百多人奔赴普州。也许在离开成都时,他会泛起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情吧。

    可渐渐的康延泽发现了些不平常的东西。这一路上乱兵虽多,可不少是充数的,很多人甚至连军装都没,完全是趁大乱来混水摸鱼抢东西发横财的。他们见民就抢,看到官兵,即使人数占优,却常常避让。康延泽放心了。这些乱兵在他眼里,不仅仅是强盗,更是可招为已用的新兵蛋子。康延泽到了简州,开始摆开桌子,为他的普州招聘员工。一下就招到了1千多人。而训练新兵正是康延泽老本行。经一段时间强化军事训练,这伙乌合之众也成了一支不容小觑的精兵。

    王全斌只给了康延泽一个连兵力,可康自个边走边收,没到普州,就拉起了一独立团。

    检验康团长训练成果的马上就来。5千人的一伙乱兵前来挑战。康团长的独立团大展拳脚,击退来敌,生擒7百人。康延泽大施恩泽,只斩了领头的1百人,其余尽数释放。而这被释放的6百人成了康延泽免费的广告宣传员,又为康延泽招来3千余人。

    这下,康团长成了康旅长。而刘泽3万兵马就在前面等着他。

    以一敌十?兵在精不在多。刘泽的兵多由流民组成。一跟康延泽精心打造的正规军接战,无不四下逃散。

    11月1日,康延泽进驻普州。刘泽服了,做乱兵的黄金时刻已结束了,而他也已捞够了本。于是率自己手下前来投降。而康旅长已当上了康师长。

    当然这是我们的说法,按正式官方任命状,康延泽升任为东川七州招安巡检使。乾德4年(966)1月21日,丁德裕被任命为西川都巡检使,与康延泽一起挑起平叛重任。

    王全斌没想到自己坏心反办了好事,当然更不敢松懈。司令对司令,他要去擒拿叛军大王全师雄。6月,他在灌口寨大破全师雄,擒2千余人,全师雄退保金堂。闰8月,雅州的吕翰被王全斌所擒。12月,经1年多的激战。全师雄已快死了。当日新繁一战,他已箭伤在身。现在他就伤口发炎,病死了。可全师雄也许到死都没想明白:这长达2年的蜀乱究竟该怪谁?唉!要怪就怪这世道吧!这不是全师雄一个人的杯具,更是这乱世的悲剧。

    66天灭蜀?不!是整整2年!从此蜀人与宋人结下不解之仇。天府之国再不是中原皇室危难时天然避风港了。短短28年后,蜀地再一次暴发了规模更大、让整个大宋震恐的民众暴动,让四川真正成了北宋人的噩梦!而到了南宋,吴家兄弟在此抗金,余玠、王坚在此抗蒙,蜀地又摇身一变成了南宋人赖以生存的保护伞。

    同时我们也能判断一件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传说之真伪。即鼎鼎大名,被写入大观楼长联的“宋挥玉斧”史载:孟昶投降后,王全斌曾把云贵地图快马加鞭送进开封,向皇帝请示是否还要继续向南进兵。皇帝则用手中片刻不离的玉斧在地图上大渡河一带挥舞了下说“此线之外,非吾有也”于是大理国就此合法,大渡河以南大片中华故土被扔出大宋版图!

    此后宋人对此大为赞赏。说盛唐之亡,就是因杨国忠出兵征南诏。所以为了大宋长治久安,就应该根本就不要南诏。

    多高深的理论,多明智的选择。至少我是完全不能理解。也许这也是未来澶渊之盟、绍兴合议时宋人的逻辑出发点吧?但我认为后蜀被灭,紧跟着就是蜀兵造反。王全斌或赵匡胤都时刻站在刀刃上,还敢想着再去打大理?疯了吗?何况当时中原还有大片土地没征服:北汉、燕云、南唐、南汉、吴越,哪一个不比南诏小国大理重要?所以“宋挥玉斧”的确是明智的,但也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不能一概而论。

    手机用户请到m.阅读。